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章(1 / 2)





  六月里天气炎热,便是有再多的冰,尸体也存不住,因而停灵没几日,就入殓出殡,宁国公和钟三舅带着子侄们扶柩还乡,回乡守制。

  他们也要守三年的孝。

  临走前,钟文采还特意找了谢兰馨话别,依依不舍地说:“阿凝,你可别忘了我呀。我以前还笑你从乡下来的,现在我自己也要到乡下去了。”

  谢兰馨想起自己刚回京时的情形,一晃,也这么多年过去了,十分感伤地道:“放心,不会的,到时候我们常写信就是了。再说,时间过去也很快的。”

  虽然要守孝宁国公他们要守孝三年,可孙子辈的钟文采她们却只要守一年的孝。而明年又是乡试的时候,到时候已经一年孝满的钟子枢他们肯定是会回来参加乡试的,说不定到时候钟文采也能跟着哥哥们一起回来。再说,宁国公也可以回来继续守孝的。

  钟文采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她总算舍得和谢兰馨分开了。

  目送着宁国府诸人披麻戴孝地离开,谢兰馨一家人才回家去。

  办完丧事后,累了好几天的钟湘和谢兰馨,又过了好久身体上的疲惫才缓过来,只是精神上还是有些郁郁的。又因为热,且因为守孝不能出门,就更加难以排解心中的烦闷,人也渐渐地消瘦了下去。

  连着发生的事,也让谢兰馨忘了许多事,特别是跟月牙的事。

  因而有一天,在钟湘处,突然听到下人通报说之前的那位远老爷一家求上门来,谢兰馨不免就一怔。

  却说谢安远一家之前是被冯嫣安排在夷安公主府的别庄住的,可后来宁国府解决了由谢月牙带来的麻烦,谢安远一家子派不上用场了,冯嫣自然也不会留着他们,白养着他们,很快就把他们赶走了。

  他们也不是不想借谢月牙的事闹出点什么来,但宁国府势大,没有后面的人撑腰,他们又能闹出点什么来。谢李氏试过一哭二闹三上吊,谢安远也威胁过要去告官说钟子栓逼良为贱,但宁国府的管家把他们控制起来,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任凭他们要自尽也好,要告官也好,都说请便,只站在一边看戏,还凉凉地说了些官场上官官相护的话来给他们听。

  谢安远和谢李氏都是要命的,一发现宁国府的人不那么好说话后,就偃旗息鼓了,他们便又回到了南城住。

  只是他们都没有别的收入,谢安远虽识字,却没有功名在身,那些给人做私塾先生之类的活计自然是干不成的,至于代写书信、作账房之类的,他又嫌不赚钱或者不清贵,跌份,因而一直都没有银钱入账。

  坐吃山空的日子过了没多久,他们就捉襟见肘了。他们虽然那时候有几百两银子,可要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还养着下人服侍,又要跟旁边的人交际,特别是谢安远,还要去认识一些“有来头的人”,这花用自然就大了,不到半年,几百两银子就花了个精光。

  想到有女儿在钟家做姨娘的他们,就见见地想到了打秋风。

  就这么一步步地,他们完全成了姨娘的家人,还是常来打秋风没脸没皮的那种。

  完全找不到曾经的举子和举人娘子的模样。

  他们的儿子,自然也失了教养,比穷苦人家的孩子多了娇气。

  日子越过越艰难,越过越过不下去了。

  本还想着女儿能生个钟家的小少爷出来,他们也好沾光,可没想到,孩子出生,太夫人就过世了,这……这说起来可不是这孩子克着了曾祖母?

  果然,府中的人都没有因为月牙生了个儿子而高看她几分,因着府中上下都忙着太夫人的丧事,对月牙自然就怠慢了,若不是李氏和钟子栓都欢喜多了个男孩,只怕连这个孩子也都没人在意,洗三什么的都不曾办过。

  月牙生这个孩子前本就艰难,生孩子时又受了大罪,结果生完孩子还没得到好好的照顾,她本来心气又高,见服侍的人都怠慢她,又听到说她儿子命硬克死了太夫人的话,更是气得不行,哪还能安心养身。

  而宁国府举家又都要送太夫人回乡安葬,但一个还没出月子的产妇,一个还没满月的婴儿,自然不能跟着上路,便把她们母子留了下来,托了给留守在宁国府里的管家照料。

  这管家却是得了吩咐的,对于小少爷,自然是精心的照顾着,对月姨娘,就没放在心上了,因而,月牙不久产后失调病逝也就理所当然了,只是又给她儿子命硬上加了一条证据。

  姨娘都没了,姨娘的娘家人更加就不必理会了,当初若不是月姨娘常在二爷身边吹风,又怎么会叫谢安远他们能来打秋风。

  谢安远哪里想到会有这个结果,闹了半天,钟府只把月牙的尸体给了他,并给了二十两银子做安葬费,还叫他们以后别再上门了。

  在钟府闹不出什么花样来的谢安远,日子又过不下去,这不久来闹谢家了嘛。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翠

  谢兰馨对此觉得有些烦躁,感觉自家就好像被苍蝇叮上的蜂蜜一般,颇有冲动要把这只苍蝇拍死。不过有钟湘在,这样的事,却用不着她来管。

  钟湘根本没把谢安远一家的闹事当回事,漫不经心地听完了侍女的通报,便吩咐:“他们家的事,以后不必再回我,按着打发无赖的列,打发走了也就罢了。”

  “是。”侍女听了,便去传达命令。

  下面的人便马上执行下去。

  所谓打发无赖的例,就是态度要好,银钱不给,此外打发人走后,还要叫人留心看看背后有没有人指使了来闹,也要盯着他们别叫人害了,却用来算计谢家。

  虽然说,现在与谢家最不睦的夷安等几家都已经覆灭,但不意味着谢家就没仇人了,因而小心些总没错。

  谢府的管事态度温和地对谢安远等人道:“我家夫人说了,与君家并不相识,且老爷不在家,也不便招待男客,几位请回吧。”

  谢安远他们哪里肯走。本来么,谢安远素来是十分要面子的,可是,去了钟府打过几次秋风后,脸皮就不知不觉厚了几分,谢李氏更是能够抹得下脸,当下,谢安远父子在那儿说自己是谢家的族亲,论血脉亲情,谢李氏则在那儿哭诉家中生计的艰难。

  谢府的管事好声好气,却丝毫不动容,始终不让他们进去不说,甚至于银钱都没有一分。

  他有耐心,态度始终十分温和,不给任何可能看见这一幕的人有借口说谢家仗势欺人。谢李氏却渐渐地由哭求到怒骂了,在那儿怒责谢家不近人情,富贵骄人,不把族人放在眼里,又哭女儿命苦,成了钟湘娘家侄儿的小妾,还一命呜呼了。

  谢府的管家见好言相劝不行,不等她再骂出更过分的话,便示意两个婆子上前,动作十分迅速地把赖着门前哭闹不走的谢李氏,堵了嘴架起来就把她往车里一塞。然后不等谢安远父子反应过来,便采用了一样的办法,把他们塞上了车,叫人送回南城。

  送回南城后,管事又语气温和地告诫他们:别再到谢家找麻烦,不然就把他们远远送走。

  这样的威胁,谢安远他们自然不放在心上,且他们的日子也实在维持不下去了,那里能死心,后来又来谢家闹了几次,最后便叫钟湘塞到夷安案中,作为夷安造反一案的漏网之鱼和其他后来定罪的人一道被流放了。毕竟证据也是现成的,他们一家可住在夷安的小别庄里好长一段时日,还是冯嫣安排了去住的,说和冯家没关系,叫人相信也难。

  作为谋逆案中流放的罪囚,谢安远一家与其他通行者一样,都被看得死死的,一直被押解到边疆,再没机会能脱身。没人打点,也没有相熟的人,边疆上民风又剽悍,同样被流放的人当中,也有看他们不顺眼的,他们这一家子被欺压也就毫不意外了。这又是后话了。

  却说当日谢安远他们这么一闹,让谢兰馨又想起了月牙的事,与钟湘谈论了起来,颇为感概:“月牙都没了,我看她爹娘好像也没有见得多伤心,就算伤心只怕是为着没法去钟府去打秋风,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过几年,当初的人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钟湘淡淡地道:“都是不值得可怜的人。反正都已经出族了,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最后落个什么下场,都与咱们无关。”反正自己已经吩咐人盯牢了他们,他们以后老老实实的也就罢了,还想做点什么,自然可以寻个时机真正地把他们打发得远远的。

  谢兰馨想着和月牙交好的那几年,那时候哪里会想着有朝一日会走到这个地步,如今人都已经没了,那些事也真可以放下了:“女儿倒不是可怜他们,只有点儿可怜那个小孩子,那却是跟咱们血脉相连的呢。”

  “那是你二舅母的孙子,她自然会教养保护,不然,他这么一个小孩儿,怎么活到现在?早和他生母一道去了。”毕竟是二房唯二的孙子,肯定不会被故意折腾,不过将来如何就不知道了,“以后他的吃穿总是不愁的,至于出息与否,就要看他自己了,不过想来他不会知道自己的生母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