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章(1 / 2)





  谢云轩难得的十分赞同自家兄弟的意思,默默地给未来的妹夫点一排的蜡。

  婚礼的其他习俗也不必细表,转眼新娘子被送到洞房里里,一道喝了交杯酒,新郎还要出去应酬宾客,新娘便留在婚房内,由男方这边的女眷们陪伴。

  谢家除了钟家这房亲戚外,别的都是远亲了;谢安歌那头,自家从祖父起就是单传,什么叔伯姑一概都无;祖母清河公主那头的自不必说了,最亲近的就是豫王府一家了;谢安歌的外祖吴氏一家,如今人也不多,外祖致仕后一家都回了祖籍,往来不便,联系也不多,几个舅舅如今也都过世了,表兄弟几个感情十分淡薄,此次都只送了礼来,并没来喝酒。因而在这新房里的,便只有宁国夫人王氏和谢兰馨、钟文采。

  临颍和她们都是十分熟悉的,当下心便放松了许多,王氏也只与她说几句话,就和文采一道被叫出去入席了。

  谢兰馨便留在这儿陪伴着临颍,十分欢喜地与她了会儿话,又替她叫了碗燕窝过来叫她垫垫:“听说这一日新娘子都不许吃东西的,想必嫂嫂也饿了,先吃点东西吧。”

  临颍也的确饿了,又是和谢兰馨熟了的,便没有推辞,接过来,便小口小口地把一碗燕窝吃下去了。

  “还要不要吃点儿别的?我还叫人准备了些糕点、甜羹、还有面条、清粥小菜。”

  临颍听着倒有些儿想吃,不过想到娘交代的,说这晚不能吃太多东西,便摇摇头:“谢谢你想着,不过有着一碗燕窝也够了。”

  谢兰馨知道她饭量不大,既然她这么说了,便也不劝她了。又陪着她坐着略聊了几句,便也告辞了,把不是临颍陪嫁来的丫鬟婆子们也都带走,只留下两个粗使丫鬟在外头听候差遣,都却是钟湘交代过,要留些儿单独的时间给临颍放松放松,休息休息。只有自己贴身的人在,临颍自然能更自在一些。反正有什么事儿,她也可以打发自家的丫鬟做。之前豫王府来铺房时,就已经留下几个陪嫁的仆妇丫鬟,她们已经把谢家的情况大致地摸了一遍,又有谢兰馨留下的跑腿的丫鬟,不怕出现要什么东西或寻什么人却找不到的事儿。

  谢家的这份贴心,临颍的陪嫁嬷嬷们都看在眼里,心底自然都为临颍高兴,当心也拿这事儿安慰紧张的临颍,叫她放宽了心。

  谢兰馨从新房里出来,已经不早了,外头的席虽还没散,但也已经到了尾声,谢兰馨就没有出去,径自便回了自己的屋子,她也是在家帮着钟湘指挥着上下人等忙碌了一天了,先时因为兴奋不觉得,这会儿一放松下来,就觉得有几分累了。

  天青和月白看她一脸倦容,便都忙一个打发人烧水,一个则给她捶肩揉背。一时伺候着她洗沐安置了,便见谢兰馨一躺在床上,便睡着了。

  第二日,新妇认亲,第三日,回门,从此之后,谢兰馨就多了个嫂子。

  临颍嫁过来后,夫妻恩爱,婆媳和睦,姑嫂相得,日子过得并不比在闺中的时候差,与她相熟的人都说她气色越发好了。

  谢兰馨从此又多了个人相伴,也不显得那么寂寞。

  临颍回门之后,钟湘便开始把家事交给她和谢兰馨一道儿管,自己就揽个总。临颍自然推辞了一番,但钟湘十分坚决,便也应下来了。

  临颍在家中的时候,是颍川王的长女,在豫王府中,她算是小的,但在颍川王这儿,她又算是大的,这当家理事的事儿,自然也是跟着她娘学过的。颍川王和兄长豫王世子、襄城王虽然因为父亲尚在的缘故,都住在豫王府里,嫁娶的事儿也还都一处操办,但既然已经另封了爵位,自然许多事儿也都已经分开了的,等什么时候豫王过世,襄城王、颍川王也都是要去封地的。

  本朝的宗室大多都是要封到封地的,豫王这一支,最初是因为是太宗的唯一弟弟,后来是因为是太宗的唯一侄儿,后来是因为德高望重才一直没有就藩。安郡王则是有人不放心,也是因为“身体不好”,吴王同安郡王一样。此外,也有个别封爵时年纪太小而留在京中的,还有经常惹事留在京好不祸及地方的等等。不过总的来说,留在京中的宗室并不多。大多数宗室都是祖辈父辈封王就藩,自家继承王位后也在藩地,除皇帝驾崩之类的特殊情况外,每隔三年赴京觐见一次。去年就是三年一次的觐见之期。

  显而易见的,豫王世子并没有豫王这样的影响力,所以一旦豫王过世,三兄弟只怕都要就藩了。因此他们各家日常的事儿都是各家自己理的,只有嫁娶这样的大事,才几个妯娌一块儿商议着办。

  临颍在家中的时候,颍川王妃常带她一处理事,王府的事务比起谢家自然要繁杂得多,因而临颍接手谢家的事,一点也不觉得难,很快就上手了。钟湘对此十分满意,渐渐便把事儿都交给了她,自家倒十分清闲了。

  于是,每日里,谢云轩出门后,谢兰馨就来找临颍,姑嫂两个,一块儿把家事理完,便在一处说说闲话,做做女红,在花园中散散步,如果有什么宴会的帖子,便也看情况,或一道儿商议着婉拒,或一道儿赴宴。

  姑嫂俩每日里几乎形影不离,比别家的亲姐妹都要亲热几分。

  连钟文采都不免吃醋,说谢兰馨有了嫂嫂就忘了她了。

  长子的一桩事,终于完成了,钟湘松了一口气之余,便也捉摸起下头两个孩子的事来。

  谢云轩十六、谢兰馨十四,都是正当相看说亲的时候。而且这两岁的差距,正是前后脚的事儿。

  因此,钟湘不免就想起了谢兰馨之前说的话来,暗暗地为谢兰轩留意上了钟文栩,至于谢兰馨呢,钟湘和谢安歌一样,眼下最看好的便是顾谨了。当然,夫妻两个也常旁敲侧击地问谢兰轩的同窗们,看看其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谢兰轩有时候心比较粗,大大咧咧地便把自己熟悉的同窗一一的说给了爹娘听,谢安歌夫妇便从他的嘴里陆陆续续地拼凑起不少学子的形象来。

  与弟弟不同,谢云轩却是心中有数的,也会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儿告诉爹娘。

  谢安歌夫妇从中倒也又看中了几个不错的,不过发现,若单考虑本人的话,钟子枢也的确是个十分优秀的。

  钟湘不免有些可惜,若没有冯氏这样的婆婆,这个侄儿做女婿,真的是不错的。但眼下自然是不考虑他了。

  下面两个孩子的婚事正在慢慢摸索中,平静的日子过了不多久,很快,一桩大事发生,把咸宁十三年弄得天翻地覆。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乱起

  对于这场变故,谢安歌已经有所预感,因而等谢云轩娶了妻后,他就帮着儿子活动,希望能让谢云轩放外任。

  正巧,二月末,会稽郡山阴县的县令丁忧,出缺,谢云轩就在谢安歌的安排下,打点行装,准备带着妻子临颍县主赴任。

  会稽在江南鱼米之乡,山阴县虽比不上其他的大县富饶,但也是民风淳朴,百姓宜居之地,这个缺也算是不错的缺。当然,由翰林迁任县令,还是有不少人为他可惜的。

  不过谢兰馨就对哥哥羡慕不已了,帮着嫂嫂打点行装的时候,就一脸向往地道:“我还从没去过江南呢,只是在书上看到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时候,江南风光一定十分秀美。”

  临颍虽有几分舍不得父母,舍不得家人,但对于去江南,也有几分向往,点头道:“我也从没去过,总觉得杏花烟雨江南,那是画里面的风景。这次也算是偿了我的心愿了。”虽然不知道公公为何在这时候给丈夫谋这个外任,但临颍也知道,想要将来有更大的成就,就呆在京城,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个任命一下,婆婆就叫她收拾行装,陪丈夫前往,丝毫不需要她求恳,十分通情达理。临颍在这个家里呆得时间越长,就越觉得自己嫁得如意。

  谢兰馨便欣羡地道:“唉,什么时候爹爹也放外任就好了,我也就能跟着去了。”谢安歌却是一直在京城为官的,还没放过外任。”她听到哥哥要到江南为官,就向钟湘求恳,但钟湘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答应。

  临颍便道:“爹要放外任,只怕不容易,听说皇上十分信任他,只怕是不会舍得放他。妹妹想去江南,不如我和娘再去说说。”临颍是知道谢兰馨的心思的,当时也帮忙说了,只是钟湘没有答应。

  “不用啦,我还是不去打扰嫂嫂和哥哥了。”谢兰馨摇摇头,笑着道,“嫂嫂和哥哥难得单独相处,我夹在中间,多不好呀。”

  临颍看她语带调侃,便有几分不好意思:“妹妹说什么呢,有你在,我不是多个伴么。”

  尽管临颍并不介意带上谢兰馨,而且她心里也是想着,谢兰馨这个妹妹十分善解人意,谢云轩做了一县父母,总有忙碌的时候,自己也多个伴,免得身在异乡,寂寞无聊。但谢兰馨却想着他们小夫妻,难得不在家人的眼皮子底下,只怕更自在些,因而虽然十分向往,却还是没有跟着去。

  谢云轩和临颍就踏着三月的春光,在家人的依依不舍中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

  他们离开后,谢安歌又鼓动了谢兰轩和同窗们一道去游学,去四处游览山川风光,去各地了解风俗人情,去拜访乡野的有识之士。谢兰轩欣然地和几个好友一道包袱款款地离开了,钟子枢和他们一道。

  谢兰馨羡慕地看着哥哥们都离开了,只恨自己是个女孩子,不能四处乱跑。

  却不知她的爹娘这时候也在烦恼,不知道怎么安排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