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犯罪心理档案(第3、4季)第46节(2 / 2)


  案件三。时间:2015年12月14日晚11时许。地点:江华市万程区周山街道民兴路金利招待所。案情:犯罪人向旅馆大门以及窗户连续投掷多枚自制汽油燃烧弹,造成大面积火情,导致一名住客身亡。

  案件四。时间:2016年3月9日晚10时30分许。江华市正阳区君里街道人宝路隆盛宾馆。案情:犯罪人向大门以及窗户连续投掷多枚自制汽油燃烧弹,引起宾馆大面积失火,导致两名住客身亡。

  案件五。时间:2016年6月5日凌晨1时30分许。地点:江华市正阳区美林街道玉山路友好旅店。案情:犯罪人向大门以及窗户连续投掷多枚自制汽油燃烧弹,导致一名消防员在救援任务中不幸牺牲。

  案件六。时间:2016年7月2日晚11时许。地点:江华市甘化区英奎街道菜市路诚铭旅馆。犯罪人向大门以及窗户连续投掷多枚自制汽油燃烧弹,造成住客一死一伤。

  综上所述:犯罪人选择的纵火目标皆为低档次住宿场所,助燃剂均使用的是汽油,犯罪情节也基本类似,故该六起案件做并案调查处理。现场勘查:除首起案件在案发现场附近发现一个容积为2升的塑料饮料瓶(后被认定是犯罪人用来装汽油的容器)外,未找到任何可以联系到凶手的物证和人证。虽然相关监控摄像头拍摄到了纵火过程,但犯罪人面部经过刻意遮挡,故难以辨清其真实模样。

  顾菲菲合上最后一份卷宗,怔了一会儿,忍不住打断聊兴正浓的两个男人,说道:“罪犯连续六次纵火,致使多名群众被烧死,已经不是单纯的纵火案了,相当于一系列严重的谋杀案。吴老师,这案子交给我吧?”

  “噢,对,我刚刚也正要找你。”注意到顾菲菲的问话,吴国庆一脸严肃地应道,“案情确实相当恶劣,从去年5月份一直持续到现在,当地警方一筹莫展,至今对犯罪人一无所知。”

  “从作案时间上看,冷却期越来越短,今天是7月14号,距离最后一起案件已经过去十来天,我担心很快会有新的案子出现。”顾菲菲忧心忡忡地说。

  “时间确实很紧迫,你们尽快出发吧。”吴国庆换上遗憾的表情,冲韩印说,“今天时机不对,等案子办完了,你过来,咱爷俩好好喝两杯,聊个痛快。”

  “一定,一定!”韩印一脸谦卑,微笑说道。

  江华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眼下正值旅游旺季,连着几班飞机都订不到票,支援小组只好改乘高铁。

  从北京到江华的高铁全程运行时间近6小时,自打上车韩印便开启研读模式,将近一半车程的时间过去了,他整个人的注意力始终都倾注在案子卷宗上,连坐姿都没有变过。

  顾菲菲拧开一瓶矿泉水冲他递过去,想让他喝口水歇会儿再看。没承想韩印连头也没抬,只是稍微扬了一下手,拒绝了她的好意。热脸贴上冷屁股,顾菲菲的倔脾气又上来了,当然她并不是真生气,只是带点撒娇地执拗地把矿泉水瓶直接伸到韩印眼前。

  这回韩印才反应过来,抬眼看到故作一脸严肃的顾菲菲,赶紧接过矿泉水,抿嘴笑笑道:“不好意思,我太投入了。”

  “歇会儿再看。”顾菲菲也笑了,柔声说。

  “差不多看完了。”韩印喝口水,合上卷宗说。

  “有想法没?从类型上说,咱们这次遇到的纵火犯属于哪种?”顾菲菲也是急性子,三句话不离案子。

  韩印点点头,稍微整理下思路,说:“由心理畸变导致的系列纵火案,主要有两大类型:第一种,称为纵火癖,犯罪人目标主要为荒芜的空地、垃圾场、废建筑物等等,相对来说危害性不大;第二种,是以寻求控制感和成就感为目的的纵火,这一类型的犯罪人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他们不在乎纵火是否会对他人产生危害,多以人群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为目标,危险性极大。而这两种类型还存在递进关系,某些纵火癖者会因生活受到重挫,而升级为寻求控制感的犯罪人。

  “至于眼下的案子,更接近后一种类型,但比较特殊的是,罪犯纵火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旅店、宾馆之类的低档住宿场所,表明这种场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开这种象征的寓意,从而找出犯罪人的初始刺激源。

  “另外,还有一点要重点关注。以寻求控制感为核心需求的变态犯罪人,是非常注重和享受作案过程的。尤其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纵火与性刺激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也是令犯罪人欲罢不能的关键因素,所以这种犯罪人喜欢直观地目睹火灾场面,从而获得最大的兴奋和满足感。也就是说,犯罪人作案后很可能先逃跑,然后再乔装打扮返回现场,混迹于围观群众中,‘观赏’自己的‘杰作’!”

  ……

  下了高铁,赶到江华市公安局已经是傍晚了,江华市公安局局长亲自出面接待支援小组。简单吃了晚饭,连夜召开碰头会。会上,江华市刑警支队队长,也是本次系列纵火案专案组组长——陈海峰,针对案情和调查进展,做了深入详尽的介绍……会议一直持续到午夜才结束。

  回到宾馆,顾菲菲又参考韩印的意见,对次日工作做了相应部署:艾小美留守支队负责筛查视频资料和联络工作,顾菲菲去法医科确认火灾中丧生的被害人的法医鉴定信息,韩印和杜英雄要在专案组的协助下分头走访案发现场。

  第二章 现场走访

  前面已经说过,低档旅店对于犯罪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且不论到底象征着什么,总之是令犯罪人内心产生无法抑制的怨恨和愤怒的场所。而此种情绪肯定跟他过往在低档旅店发生过某种不愉快的经历有关系,意味着他最初纵火的动机是诸如报复、泄愤、谋害、牟利等比较常见的利益型动机。由此推断:犯罪人初次作案的目标,也许是有很强针对性的。事实上,从案情上看,犯罪人事先已经准备好汽油作为助燃剂,显然是有备而来。所以在韩印看来,对于第一个被纵火的兴发旅店,除了前期的调查之外,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线索。

  兴发旅店是整个案件中损失最小的,只是门脸部位的墙体被熏黑了,稍微粉刷过后,便又继续营业。这家旅店开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居民区中,老板是夫妻俩,租用了一栋临街居民楼下的一个两层公建。门脸不大,外观装修也特别简单,看起来旅店整体档次就比较低。周围有网吧、饭店、小超市和菜市场,位置相对来说属于该居民区中比较热闹的地段。

  稍微观察一下周边环境,韩印在支队队长陈海峰以及一名专案组警员的陪同下,走进兴发旅店。老板和老板娘都在,介绍过身份,韩印开始发问:“纵火案发生前有住客和你们发生争执吗?”

  “没有。”男老板不假思索地说。

  “再仔细想想,时间不必太局限,可以往前再延伸一段时间。”韩印提醒道。

  “好像……也没有。”老板和老板娘面面相觑一番,然后齐声说道。

  “投诉呢?有任何针对旅店或者其他客人的投诉吗?”韩印继续问。

  “应该有吧,不过具体记不太清了。”老板娘迟疑了一下,接过话,“其实投诉每天都有,一会儿嫌没热水,一会儿嫌被子有霉味,一会儿又这那的,反正这些人总能找出毛病,我们也习惯了,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敷衍过去,总之我们就这条件,价钱也在这儿摆着,倒也没有因为这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的。”

  “客人之间呢?有吵架或者闹不愉快的吗?或者哪个客人让你觉得脾气比较冲?”韩印连续问道。

  “没怎么注意,反正我们俩没听说过。”老板和老板娘又互相看了看,齐齐摇头说。

  “据我们警方资料记载,案发当天你们这里总共有12位住客,其中有两位在录口供时声称着火前听到你们俩在吵架,有这回事吗?为什么?”显然韩印昨夜做了功课,对相关信息已经了解得相当透彻。

  “咳,我们俩经常的,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不算个事。”男老板大大咧咧地说,随即扭头问老板娘,“那天咱吵架了吗?我怎么没印象?”

  “吵了,我记得,不就是因为你偷偷从账上拿走100块钱去买彩票吗?”老板娘没好气地说。

  “对、对、对,我也想起来了。”男老板尴尬地笑笑。

  “刚才提到投诉,当晚有没有住客针对你们俩吵架提出投诉的?”韩印问。

  “这个真没有。”男老板一脸无辜地说,“你们不会认为是我们俩吵架吵恼了,要烧自己的店吧?”

  “你别急,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任何疑点我们都得考虑。”韩印笑着安抚道,随即陷入短暂的思索。

  几个小问题,是韩印在逐步寻找有可能对犯罪人产生刺激的缘由,找出刺激性因素才能解开低档旅店的象征意义。而老板的答案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启发,当然了,也许凶手压根就与兴发旅店没有任何关系。不过韩印还不死心,他决定换一个思路:兴许跟大多数连环杀手一样,本案犯罪人初次纵火,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促成的,只不过一次无心的纵火,令他产生了某种释放和快感,从而成为连续犯罪的惯用手法。

  韩印抬手推推鼻梁上的镜框,打破沉默,问:“除了这一次被纵火,以前你们这儿发生过火情吗?”

  “噢,倒是有过一次,不过那都是前年夏天的事了,而且是意外。”男老板干脆地说。

  “是吗?说说看,是怎么回事?”韩印使劲点点头,对老板的回答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那次我印象也挺深的,”老板娘抢着说,“大概是下半夜1点多,我在吧台玩电脑,玩着玩着便闻到一股焦味从楼上传来,我赶紧把老公喊醒,一人拿着一个灭火器就跑到楼上去了,然后便看到从203房间的门缝中直往外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