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章(2 / 2)


  在解放初期的那一段时间里,经历过了军阀混战和剿匪的扫荡,老早的“老九门”的家族全部都凋零了,解放之后的“新九门”,大体是年轻一辈靠口碑排出来的,所以有多个版本,但是到现在老人嘴巴里还说着的,大约也就只有排着我爷爷的那一个。

  我所听说过“九门提督”,大概也就是陈皮阿四,我爷爷的狗五爷,黑背老六,以及和我家有着亲戚关系的解家解九公。而九门提督里排号前三把交椅的人,其实早就洗白,现在在长沙还能听到他们的名字,其中一人的家长还是跟着秋收起义跟老毛打江山的功臣,死在了长征路上,是说不得的人物。

  这些人的事迹,全是故事,光陈皮阿四一人就可以写三四本书,这里就按下不表,单说解家解九公和吴家狗五爷的渊源。

  我们吴家和解家的亲戚关系,远了去了,可以说是远房表亲,我奶奶是清白人家,和土夫子一点关系也没有,解家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和我奶奶家攀上的亲戚,但是在外八行里,混这一行的就讲个关系,没关系还要结拜,不说本来就是远房,所以吴家和解家,就走的特别近。子孙也多有来往。

  吴家在当时,其实已经是人丁凋零,我爷爷是入赘的,也就是我父亲,二叔,三叔,本来是跟我奶奶姓,姓的应该是尹,但是我爷爷颇有手段,外太公太婆走了之后,名字又改了回来。吴家的基业都是在我奶奶的打理下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吴家吴家,其基础其实是杭州的尹家,这一点行里人也都清楚。

  爷爷辈的交情,三叔因为自小就和爷爷不和,他也不太了解,他和解连环,倒是从小玩过一段时间,当时两个人都是顽童,性情也相近,到了后来,我爷爷住到杭州之后,两家的来往就少了,加上三叔后来是走的是枭雄的路线,而解连环因为家里太过溺爱,一直不成气候,成年之后,道不同不相为谋,几乎是不相往来。

  那么在三叔上山下海,在行里给吴家挣脸,给自己奠定江湖地位的时候,解连环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收藏家。

  解连环从小就有一个爱好,他喜欢收藏新鲜的洋玩意儿,什么洋东西,自己看着喜欢,都往家里买,且不问价钱,看中了就让铺子送家去,凭条子让家里的老爹付钱。

  他收藏的东西,以钟表居多,还有二战时候美国的打火机,手电筒,收音机,和国外流进中国的精致工艺品,到了70年代后期,还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小电器。

  这表面上看上去应该是好事情,因为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价值都不高,也颇有文化韵味,但是实际上,在当时,这些却都是价值不菲的限量品,有些甚至全中国只有一件,这价钱就更高呢,所以解连环的爱好,可以说相当的费钱。

  这七几年的时候倒还好,因为当时洋货没放开,所以走私进来的,或者出国考察带回来的东西虽然贵,但是数量少,一年五六趟,解家家大业大,也并不察觉,等到70年后期,国外的电器和高档品输入中国,这开销就翻开了,中国人开了洋荤,当时都以家中有洋货为荣,解连环更是眼花缭乱,加上他买东西从不问价钱,还是像以前一样撒开手去买,于是就闯了货出来了。

  当时买洋货,可不同于现在,有钱就行,你还得有票,电冰箱有电冰箱票,电视机有电视机票,如果你不在供销系统,那么你还的拖人用钱去买这个票,这开销是双份的,相当的厉害,一来二去,解连环的采购额就上了万了。

  那年头人多敏感,解家表面上是干啥的,这么多人,每人年工资算起来加上补贴,一千块都不到,你们家哪来的一万多买这么多好东西,这肯定就有问题,于是,也不知道哪个王八蛋眼红,把他们家给告了。

  这在当时是大事件,满城风雨,解老爷子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搞了多少的关系才把这事情摆平。事后,解老爷子好说歹说的把解连环教训了一顿,让他消停点儿,家里虽不至于因为这么点钱儿垮掉,但是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70年代的中国大环境,犯了事儿有钱也未必好使。

  然而解连环还不知错,说道这不是他错,这是买东西的人没把事情办好,他让他老爷子放心,日后买东西,会想办法,去外地买,或者用其他人的名义买,不张扬,偷偷运回来,这样不就行了?

  解老爷子鼻子差点给气歪了,那年头改革没开放呢,这样的操作,和走私有什么区别?

  解老爷子不是笨蛋,一看自己儿子这秉性,知道是成不了气候了,且家里还有生意,那年头中苏中美都是萧条时期,资金周转困难,他儿子那些洋东西,用处没多少,价格都不菲,解家再大的门面,也经不住他这样败的,最主要还是这政治风险冒不得,就收紧的钱带子,外面放出消息,凡是解连环的买的东西,从此一律不付钱。

  长沙城里几家洋货铺开始还以为解老爷子只是说说,还是照常送货,结果白送了几次,都给退了回来,这才知道解老爷子的决心,一来二去那就没了下次,没了老爷子撑腰,那解连环从此在长沙城再也赊不到东西。

  就此他闹了几次上吊,也没让他爹改变主意,他又舍不得真死,只好就作罢,这收藏家算是做到头了,后来一帮狐朋狗友介绍,他就郁闷着去茶馆看样板戏打发时间。

  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戏刚开始看,还有点那个意思,看的多了,那几出戏目那是都倒背的出来,很快解连环又犯了瘾了,中国那个时候娱乐多匮乏啊,看着那些洋货铺里的新东西,他是心痒难耐,无奈他老爹的威名,就是进铺子,别人也不让他多看几眼。

  怎么才能搞到钱呢?解连环十九岁的时候,逐渐懂事,开始正视这个我们现在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的21世纪十大未解之谜。不过人家比我们聪明,很快就给他琢磨出了一条妙计,赚是赚不来了,学老爷子老本行吧,道上都是行家,出去肯定就露相,那年头最大不过万元户,抢劫也只能薄利抢,这风险太大,最有可行性的,那就是偷了!

  不过年代比年代气死人,七几年时候偷东西,超过3万,那是要枪毙的,他琢磨自己也不专业,要真去偷别人的,估计离死也不远了,自己亏不起这个,为此,他苦思冥想,又给他想到一猛招——偷自己家。

  解家有着大量的古董,文革的时候,解老爷子有先见之明,全刨坑埋了,没给砸掉,如今早已挖了出来,在家里当作摆设,数量之多,又埋了这么多年,恐怕解老爷自己都弄不清楚,所以解连环偷出去一样两样,家里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觉。

  解连环通过自家年轻人的关系,找了几批古董贩子,于是将偷出的古董低价出售出去,换取钱来,几番下来,所得不菲,终于可以的场所愿,再次重温少年时候的快乐时光。

  开了洋荤就刹不住车,很多中国人的秉性就是如此,此后解连环就上了瘾了,陈年家底全给翻了出来,很快,道上的人逐渐就发现了这个不拜山头,惯添香油货不问买路柴的太子爷,纷纷巴结,解连环的路子越来越宽。就在这个过程中,才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三叔说道这里,就停了下来喝了一口茶水,然后问我道:“听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盗墓笔记  蛇沼鬼城篇  第14章  地震

  我正听的一愣一愣的,三叔突然发问,我就没反应过来,啊了一声?三叔叹了口气,又再问了一遍,我才听明白,就摇头。

  一路听过来,都是在讲老长沙的事情,三叔讲的很快,只听明白了解连环是怎么认识裘德考的以及解连环的为人,其他的事情还来不及细细的考虑。

  三叔看我一脸茫然的样子,又叹了口气,似乎也是拿我没辙,就道:“所以说你就太容易受骗了,听事情当故事一样听,这么明显的破绽他娘的你都发现不了,也难怪你老爹不让你沾水。”

  我心说是什么破绽,他娘的这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我怎么去找破绽,你就说爷爷以前是个和尚,你和我爸爸全是捡来的,我也没法去验证了,况且一路听过来,真也没有觉得什么地方特别的突兀啊。

  不过他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理由,我懒得应付他,道:“得得,我承认我不适合跑江湖,三叔你也别老是提醒我,你就说是哪里不对经吧?”

  三叔皱了皱眉头,就道:“你真没感觉到吗,你想,战国帛书是如此稀有的东西,为何解家会有?”

  我心说我靠,你也太多疑了,道:“这不奇怪啊,都是淘沙的买卖,长沙是楚地,古墓里有战国的帛书应该也不稀奇,我爷爷盗出来一份,就不许其他人也盗出来?”

  三叔摇头,道:“这样想是没问题,但是你要连起来想,首先九门里咱家老爷子和解九关系最好,还攀了亲戚,这是其一,其二,解九家的帛书残片,和咱老爷子家的那份,内容还有联系,这样一想,他娘的,你不觉得这事情就有点过于巧合了吗?”

  我一想,心说也对,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三叔道:“很久之前,我就感觉咱们老爷子对于帛书的事情,态度很暧昧,他把整件事情都写在了笔记上,又不准我们问,这不像他的性格,你想他其他的事情都会说,就惟独这件事情,连问也不让我们问。但是我又想不出会是什么原因,一直想不通,直到我听裘德考说起解连环的事情,我才突然恍然大悟。他娘的,这肯定是这么回事情,咱们家老爷子,肯定也回去过那个当年出事的血地古墓,进过墓里,看到了下面的情形,他娘的他知道自己打死的是自己的爷爷,所以不敢说这事情,而且,我很有把握,老头子当时回那个古墓的时候不是一个人,最起码,解九公也去了。”

  我听着,花了几秒才理解他的意思,支吾道:好像有点道理……”

  三叔继续道“老头子是十几岁的时候在那里出的事情,等到他二十多见过市面之后,胆子大了,见的也多了,自然要回去看看,要放在我也得这么干,而当时他和解九关系最铁,解放前的事情这么惨,他肯定不敢一个人进去,他必找解久帮忙,而他们进了那座血尸墓,解九就拿了剩下的战国帛书残片,到了76年,给他儿子从家里偷了出来,卖给了裘德考,事情就是这样,肯定没错!”

  我附和着点头,其实这种事情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是这样推断,不过三叔的推断确实能够解释很多事情,比如说为什么他当时在镖子岭挖盗洞的时候会塌方,解放前爷爷逃跑的时候根本没时间把洞封好,只有成功进入斗里,然后活着出来的土夫子,才会郑重其事的讲洞封起来,这种活做起来是非常精妙的,洞在那里,他们封好之后,不指给你看,表面上是绝对发现不了的,三叔当时可能就是挖到了爷爷挖的洞上,然后塌了下去。不过,既然爷爷他们进过古墓,为何三叔再进去的时候,里面的情形还是解放前出事时候的情形,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推断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情景太过骇人,让爷爷想起了以前的事情,以至于感情上受不了而没有行动,而解九也只是草草搜索了棺材了,就离开了。

  三叔道:“这么一来,这事情就顺了,很多事情都能解释了。”

  我继续点头,就问道:“那接下去如何,按照你的说法,解连环和裘德考在1976年就认识了,那你在80年代跟踪他到老米市,发现他们两个有奸情的时候,他们应该已经认识快5年了,这5年他们在干什么?”

  三叔听了失笑:“奸情,你他娘的,”笑着顿了顿,道:“解连环当年和裘德考见面之后,就把剩下的三片帛书残片,全卖给了裘德考,都说战国帛书是铁面生的生平杂记,这四片残片拼起来的,是一份完整的帛书,能和咱们老头子那份对起来,显然当时在古墓里,我那断手的二伯是扯掉了帛书的一半,然后手才给盒子炮打断的,我看过帛书的残片,对的很齐,应该没错儿,之后,裘德考就将那份帛书的全部都翻译了出来,和当初已经翻译出的残片一样,这整篇博文也是一份叙述性的文字,裘德考说,当时他看了翻译出来的东西之后,兴奋三天没睡着觉…………”

  战国帛书内容庞杂,包括易理星象,占卜巫卦,其中最具有价值的,是帛书关于很多历史事件的记载,其中大量的文字都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横向参考价值,所以这些帛书的拓本才会有如此高的价格。

  不过解连坏卖掉的那一份战国帛书,却很特别,它不属于上头说的任何一类,这一份帛书上,是用晦涩异常文字,记载了当时一件十分离奇的事情。这件事情的离奇程度,甚至我们都无法称呼为一件事情,而只能称它为一个“故事”。

  那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如三叔所说,确实是很难叙述,因为帛书里的文字翻译出来一共也只有300余字,极度的简练,即使是用简体文书来写,普通人也很难看懂,三叔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很多的想象来使得内容充实,才勉强使得这个“故事”成之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帛书并没有具体记载,开头只有一句话:齐伐鲁后三年,由此大概可以判断应该是在一次齐国和鲁国的战争之后。

  故事的起因,是一次发生在鲁国的东关临海山区的强烈地震,那里有个地方叫做“石钟山”,是地震的中心,山体崩塌十分严重。地震过后,当地的官员派人前去了解情况,结果在石钟山区中,他们发现有一座山峰的峭壁被震的崩裂,山腰上裂开了一条巨大的缝隙,宽可以行马车,里面漆黑一片,深不可测。

  山民朝这缝隙中投掷火把,发现缝隙之下,似乎阴风阵阵,这山竟然是空的,山中似乎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有胆大不怕死的就结了绳索往下爬,出来后都是面如土色,说下面看不到底,落石无声,不知道通到哪里。